广州围巾价格联盟

神奇的北京房价和我同样神奇的浙江妈!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关注新浪财经微信号,把牢你的股票代码回复给我们,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哦!

来源:早睡晚起的王逅逅和王想想(ID:missgogowang)

作者:王逅逅




最近被北京房价的事情刷了屏,就算是再不食人间烟火的豆瓣,大家也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北京房价的事情。我是一篇都没有点开,因为我耳朵已经听出茧子了。


我是个新北京人。爸爸是安徽人,妈妈是浙江江山人,生在武汉,长于北京,高中出国。我的身世比较复杂,所以自己没有一个比较确定的地域身份。北京对我的影响最深,然而我上学完了回到家,「勺」又变成了「调羹」,「操你大爷」被我妈用一句无比奇怪的方言(此方言据说军统曾作为密码使用)粗话所取代,作为一个新北京人,我不会任何一种方言,也没有一种特定的口音,因为它们都在各种语言的交汇中磨去了。


而我对北京房子怎么着,可以说是毫不关心,这是我对我妈的一种抗拒。因为从我搬到北京起(2000年前后),我妈操心的似乎就只有我上学和房子。后来我上学不用她管了,她的世界就只剩下房子了。


今天她因为我身体问题跟我打电话,我们本来在说我的事情,说着说着,又变成了:「你是不是不知道北京的限购令?」



我 :「……我知道……」


我妈 :「我这下又亏大了!之前都是你爸,总说不要买房不要买房,现在想买都没了,我们现在住的这个破地方,十六年了才涨5万,西单涨12万!我每次走进来看到这黑不溜秋的走廊特别特别烦!」


我 :「医生今天跟我说,让我用药7天以后…」


我妈 :「唉,你知道我去年卖出去的房子吗?三个月内竟然涨了250多万?!是个博士买的,说是一大家子人自住,没想到他竟然是在炒房!」


我 :「停停停,你别说别人,你的人生夙愿不也是炒房嘛。」


我妈 :「我要炒房就好了,之前都是因为你爸工作需要不断买房,从没想到炒房换手,我太失败了!九年的增值还没别人三个月的多,如果我当时做了XXX,如果我当时XXXX,绝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我:「妈我真的不在乎,咱能说点别的吗?」


我妈停顿了一下:「你觉得你现在做这个事情有投资潜力吗?」


我:「……没有。」


我妈:「唉,我就说不能指望你,你跟你爸爸一个样,什么都不会干,什么诗和远方的,一点也不接地气。我本来想跟楼下小卖部的人说,收一个干儿子的,结果人家说他们没那个风俗。对了,你那个学费我算着利息的。」


我:「嗯,没问题,反正我也还不起,你随便加利息!」


我妈:「唉!」




我从小的时候,一直到高中,都觉得我妈有点神经病(妈妈对不起,这里不是那么贬义……)。


由于我一直没有在江浙沪生活过,而且又在北京上学,所以我妈的地域特点就被我一直当成了她的个人特点。比如她买什么都要货比三家快速心算还不断考我数学题;比如家里生活明明很小康她却永远不满足;比如把我出国的每一笔花费都记得清清楚楚并且算上利息等着我以后还……


直到我毕业后来了上海,接触到了一些真正的浙江人,三天两头往浙江跑的时候,我才发现 ▼


原来我妈不是神经病!!她就是个地道的浙江人!!一个在北方人中无比突兀的浙江女纸!!!


浙江人为什么神奇呢?那么作为一个北方人,和一个半浙江人,我有几个总结,如何辨别一个浙江人 ▼


 1  | 打麻将?投资房产更好玩!


浙江人爱投资尤其爱买房这点我是真的服了,我爸是安徽人,我安徽老家很少有人想在外地投资买房(我只说的是我看到的部分,不要跟我吵),而我妈那边一大家子(包括退休的叔叔阿姨)都在十几年前就各种调研想跨省去北京买房了……


我妈对于看房和买房的热情高涨到什么程度呢?大概在去年下半年,她发现了分答这个东西,可以向房地产大咖提问。于是她加完班夜晚回家,都是听着「一块钱偷听」入睡的,还有一个笔记本专门记录,并在家庭微信群中讨论。每次我晚上到她屋,都可以看到她捧着手机靠着枕头半睡半醒。


我说:妈?

她马上就醒来了:别说话!我在上课!



浙江人买房是成群的,有好机会,他们会分享给所有认识的人来团购房子。我妈曾经也想拉各种北方朋友入伙,然而人家根本就没兴趣,在家里看看甄嬛传出门自驾游就很潇洒,完全不想费炒房的心。所以最后只能拉亲戚一起。


 2  | 学习不好,挣钱再多都没用!


我浙江家里从小的压岁钱是根据期末考试成绩给的。多少名以上给多少钱,不论男女,学习好的总是最受喜欢的。而且我妈那个城市整体都是这样的,有钱没文化是最受人鄙视的,有了钱的文盲一定要修路,然后让孩子好好读书,请最好的家教。出一个清北大学生,恨不得要全家都去膜拜。


我也是出国了才知道,并不是所有中国地域的文化都是在乎学习成绩的 …… 比如广州,就在乎挣钱能力过于读书能力(而且在乎学习成绩也不见得是个好事)。



我本以为这是个别现象,后来发现并不是。这周末去了乐清,那边的朋友告诉我,这里很有钱的商人都要娶老师,为的是以后孩子有文化。


 3  | 啧啧啧,算术不好等于学习不好!


我此生最讨厌的一件事就是我妈小时候让我到处心算。买个菜要心算,洗衣机洗个衣服时间加一下,公斤换两换一下。后来才发现,江浙沪一带的几乎都是这么长大的。


你问问武汉人和北京人,这还真是个别现象。我妈到现在都不用计算器,一切心算,每次我拿出手机算东西都要被骂:「这个这么简单都算不出来的?6.5跟10差几?那65跟100差多少?这样类推算啊?」


「还没算出来?你设个X啊,交叉相乘一下就可以了?」


「算完了?算完了不要验算的啊?不验算好意思说出口的啊。哎呀养了你真是丢人,要在我们家那边啊你这种算术差的地位低得很的喂!」



我这里再爆一个料。小学的时候,我爸妈让我学了一整年的算盘,提升数学水平……然而我脑子实在是太笨了,现在还经常算错。


「真是养了个大爷!」这是我妈的口头禅,「你和你爸,一个样!」


 4  | 亲戚借钱算利息难道不是全国通用的吗?


举个例子,我妈在前几个月表示她最近某投资积分很多可以给我换一个iPhone 7 plus。我很感动并欣然接受。她微笑着说:给你亲情价,8折。我,半个浙江人,表示苹果员工都有75折的折扣,我们这个关系应该是6折及以下吧。我爸,一个安徽人,掩面摇头,表示不接受这种建立在利益上的血浓于水。



这件事当时我发了个豆瓣广播,然后同为浙江人的叶酱留言 ▼


「 啊还以为全中国都是亲戚借钱算利息的。」


还有就是我说过的,我出国每一分钱我妈都记在一个excel表上,算着利息的。


 5  | 生活如同永动机,停下来就要完


这周末我去温州做分享回家,跟我妈打电话,感叹温州,甚至是小城乐清的发展。我妈很羡慕地说:温州人就是勤劳,比我们江山人还勤劳,不愧东方犹太人的美称!我要学习。


我妈是一个从事高铁设计的高级工程师,之前是2+5,白加黑地工作,在我的印象中她已经有十多年没有双休日了,然而在她有限的休息时间里她却能爆发出无限的能量!她肯定的是,她现在的一切都是自己靠双手得来的:我爸的书,我的书,北京户口,房子,孩子出国……她很自豪,同时也仍然处在一种危机感之中。



在浙江,「忙」永远是一件好事。为了钱的学习永远是值得提倡的。我妈和她浙江家人搞房地产认真到什么程度?我那些没上过大学的60+亲戚都在几年前专门去北京听大学教授的房地产课,分答上的每一个楼盘问题完全不错过,周六日毫不懈怠地去北京周边看房,寻找下一个投资。我原来觉得这种生活太扯淡了,结果去浙江几次,发现无论村子多小,家家户户几乎都是如此。


甚至,有很多没什么文化的老人,搞投资都很厉害,身处浙江小城,在南京,杭州,甚至北京都有房。


自从来了江浙沪,我算是真正开始了解我妈,她以前的那些疯狂举动不再疯狂了---- 一个疯狂工作,休息时边干家务边研究投资理财,把看房当休闲,把学习投资理财当美容的浙江女纸。我身边的北京父母基本上都很清闲,看看电视自驾玩玩。现在看来,我不理解我妈的每一件事情都能够看到一种地域共性,也明白了她总是挂在嘴边开玩笑的话:「你爸要是在浙江长大,绝不会这么懒!」


以前我总是在想:为什么我妈过的这么累?为什么我的有些北京同学家里一套房子足够了,我妈却要不停地去买房,去投资?为什么做着没有周六日的工作,还要再不断努力,投资还要去上研究生课程?为什么我家那些都应该退休了的亲戚还是天天跑北京找事做?后来我发现,这还真不是一种「累」,对于浙江人,这就是生活,生活就得这么过。


浙江人的确有很强烈的身份认同感,也有一种优越感。而这种优越感来自于不停地赚钱、投资和学习。只要有更努力的人,大家就向他/她看齐,不管他/她地位如何,来自哪里。


有次在微博上瞎查,看到一个北京人发的微博▼



这样的话,我妈还真说不出来。


我妈会说:天道酬勤,我的资产都是我比你们付出多十倍努力和时间积累来的,光明正大,有这个时间抱怨,还不如拿抱怨的时间去挣钱呢...哦,我又有电话来了...喂?哪个盘?什么户型?我出差回来看看去!




在这里,不正经的说完了,我也说两句正经的。


写这篇文章呢的原动机呢,其实是来自我最近去杭州和温州的两次旅行。这两次旅行中,我都有一个很年轻的将要去美国读大学的小实习生跟着,她来自浙江金华。我们平时经常聊南北差异,但是她却完全感受不到自己「作为浙江人」的独特之处。由于没有在江浙沪以外生活过(她才高中),所以她会觉得全国人民都在投资房产,觉得大家小时候都要心算,而且,觉得到6、70岁还在上班是一件正常的事情。


这篇文章火了以后,有很多人发私信给我。好多跟我背景很像的有浙江亲戚的外地小孩认同感强烈,反倒是全家浙江人土生土长现在还住在江浙沪的会不认同我的观点。


人类学中说:你必须走到自己文化的外面,才能够看懂和看明白自己的文化。我算是迷迷糊糊了二十多年,兜兜转转走了回来,才恍然大悟。


我发现,我妈的那种努力的劲头和她们那个群体的积极、不怕困难、不抱怨地向前(钱)冲的力量是一个地域文化的产物。她们从小对于算术的教育,对于「懒」的厌恶,还有对于后代学习的「抓紧」不是个别现象,而是一代一代如同背绕口令一样传下来的家训。



我以前曾在回浙江的时候很天真地问我舅舅 :


「浙江人都这么有钱,那那些厂里的工人难道不是浙江人吗?」


「是啊」我舅舅回答,「浙江也有穷人的哦,但是如果他们努力,他们也会变成主任,厂长,并且当上老板的。那时候他们就不穷了啊。」


我觉得就是这样一种能够对于努力和收获的盼头,是我身边认识的每一个浙江人心里默默的原则吧。



    btw,最后,这篇文章,真没想黑浙江人! 


   我要是敢黑浙江人,那房贷估计得我还了...  


源:早睡晚起的王逅逅和王想想(ID:missgogowang)

本文编辑:钟艳蓉

推荐阅读:



全球新闻眼
欢迎关注我们的小伙伴
新浪财经头条
欢迎关注我们的小伙伴

版权说明: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发送消息至公众号后台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投稿及商务合作请联系:liangbin@staff.sina.com.cn 

绿地光谷中心城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