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围巾价格联盟

我的胡思乱想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私塾停更了半个月,因为从中秋节开始,我就忙得团团转。

 

假期第二天就开始做调研,辛苦归辛苦,但这是我很乐意参与的工作。做用户体验这一行,如果整天只在电脑前坐着憋创意,而几乎不接触真实用户,也就根本谈不上什么“以用户为中心”。

 

这次调研接触的是一个我接触不多的群体,所以看到听到很多很新鲜的东西。每个用户访完,访谈脚本就得调整一次,因为有些以为重要的东西变得不再那么重要,有些不认为重要的东西显露出其重要性。这是用户研究过程中痛并快乐的部分。我知道很少人会像我这样对脚本进行及时的迭代,太累了。所以,很多企业的用户研究做不出什么成果,也没有什么可意外的。

 

不仅是访谈脚本,连抽样方案都在随着访谈的深入而不断调整。这是很多人觉得定性研究“不科学”的地方。但这恰恰是定性研究富有生命力的地方。定量研究我也做过很多,实验条件下的变量控制我也很擅长。实验室环境下的定量研究的“科学”之处在于可重复性,但付出的代价也很巨大:不真实。实验室之外的定量研究(如问卷调查)在变量控制方面大打折扣,只能做做调查,做不了需要控制变量的复杂研究。这些调查背后的解读,还得回到定性研究上来。


今天的大环境,用户研究依然是个边缘角色。产品经理要能够画交互图,最好还能够会点PS,最好还能够写点前端代码。至于用户研究,不就是跟用户聊天吗?谁不会啊!结果如何呢?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荣光下,好像不是人人都做得好产品哈。

 

看过太多的急功近利,其中也包括不少做“用户体验”的人。我理解,马上就能抓在手里的总是比将来才能拿到手的现实和有安全感。我感到悲哀的是,这么多人都缺乏安全感,这么多人都心口不一,都只愿意自己盯着眼前而跟人说着远方。


这些年和科大讯飞的合作最为顺畅,不论是合肥、杭州还是广州的团队,上上下下都不缺少对用户充满好奇和尊重的员工,也不缺少愿意不只盯着眼前的合作伙伴。也因为如此,这些年和科大讯飞合作的调研都倾力而为。尽管有些调研的结论可能是否定性的(与预期的产品构想不符),但依然为产品的重要决策提供了有价值的支持。




调研还在进行中。用户的神秘面纱在缓缓揭开,有些问题的答案已然清晰,有些问题还在探索之中。

 

我喜欢望向远方,谈论远方,然后再回过头来聊点眼前。这样的视角多多少少会让我显得有点不太一样。昨天跟我的学生们吃饭,提醒他们要有自知之明。别人怎么看远没有自己怎么看自己重要。

 

心定,则万事皆明。

 




林 敏   博士
用户体验拓荒者、广州美院教授
前三星(中国)设计研究所用户体验创新部负责人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