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围巾价格联盟

“第五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职业化”美术创作队伍的一次大检阅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当下全国画院系统整体创作实力如何?不同画院间的学术水平差异在哪里吗?画家的审美价值取向是什么?是否还保留风格流派等地域化特色?2月26日,,中国国家画院、江苏省文化厅主办,江苏省国画院、江苏省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艺术交流部承办的“第五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在江苏省美术馆开幕,从145件特邀作品和305件征集作品中,或许能找到一些答案。


  本届展览涉及国、油、版、雕、书法五大艺术形式。全国画院系统65岁以上、在业界享有盛誉的145位艺术家的145件特邀作品,和从全国1238件投稿中评选出的305件参展作品,代表了全国画院系统的整体创作实力,也显现了当代画院画家的专业状态、创作的多样性以及他们以艺术自身规律为重要追求的共识。“‘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是一个特殊的展览,并非规模最大,却应该是纯艺术方面水平最高的。特邀部分有很多是在当代画坛功成名就、平时很少参加展览的老艺术家,他们的作品经历了半个世纪的实践检验,代表了中国美术创作的最高水平。同时,此次展览也是检阅画院创作与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此次启动后,将作为常设的一个品牌展览,成为一种惯例。”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展览组委会主任杨晓阳介绍。


筹办时曾面对社会质疑

  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的前身是“全国画院双年展”,此前已连续举办4届。自本届开始,恢复了每两年举办一次,由中国国家画院分别与全国各省区市文化厅共同主办的展览机制。


  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江舟曾经参与了前四届的全国画院作品展,在本次“第五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中又担任组委会副主任。据他介绍,“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最早是在2001年,由国家画院(当时叫中国画研究院)主导创办的,名称是“全国画院双年展”。当时社会上对画院的质疑声很大,有人提出了“取消画院”的建议。在这样的背景下,时任中国画研究院院长的刘勃舒起意要筹办一个画院系统的展览,通过高水平的展览体现画院的价值,应对这些质疑。


  “首届全国画院双年展”在西安举办,作品以国画为主,展示了当时全国画院系统重要画家的作品,其中在特展板块,展示了各个画院的前辈画家作品。“画院是个金字招牌,只是时间久了被蒙上灰尘。我们要擦掉这些灰尘,擦亮这个金字招牌。”首届画院双年展论坛上广东画院院长王玉珏的发言,张江舟至今仍记忆犹新。


  首届画院双年展上老艺术家和中青年画家的优秀作品使得社会重新看到了全国画院的美术创作力量,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社会上对画院的质疑声。随后,第二、三、四届展览分别在广州、郑州、武汉举办。其中,第一、二届以双年展的形式举办,第三、四届改名为“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览”,并纳入中国艺术节,成为其中的重要展示项目。“前几届展览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扭转了当时社会上对画院的消极态度,特别是参展作品的高水平,也证明了全国画院的创作研究实力和水平。”张江舟说。


通过展览检验推进画院建设

  为什么要重新恢复画院双年展?杨晓阳表示,主要还是为了突出画院的核心任务,从国家画院到各地画院都应该强调以创作研究为核心,并能代表全国和地方美术创作和研究的高水准。“画院既有自己的传统,在历史上的很多阶段都曾起到引领作用,也必须有自己的任务。一方面,对画院来说,加强自身的建设,以创作为立院之本,这是对自身的建设与突破;另一方面,也要不断地把这些成果展示出来,对整个美术界、对全社会甚至海外产生影响;再一个方面,还要接受社会的检验,接受社会的批评和建议。不可否认,各画院自身有一定的局限性,其管理长期以来也存在不少问题。为了解决好这些问题,只有把画院的成果整体推向社会,才能对自身建设产生更为有效的促进。”他说。


  本届活动包含主题为“丝路情怀与现实理想”的美术作品展览和“画院论坛”两大部分,此外,还将召开“画院工作座谈会”。在国家强调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当下,全国画院如何与时俱进,如何消除发展中逐渐凸显出的体制上的弊端,形成更为良性化的画院制度,更好地为从高原迈向高峰的创作实践服务,同时既探讨画院美术创作的社会功能,也思考艺术的本体维度,将创作与理论研究更好地结合,这些都是“画院论坛”所要持续探索的问题。


  “全国各省、各地区的不同风貌形成了各画院独有的特点与学术特色,此次活动把特色集中起来,是一个内容丰富、艺术风格多样的学术展览;全国各画院具有独特艺术风格和艺术追求的艺术家凝聚到一起,不仅有助于发挥中国美术繁荣的引领作用,还积极推动了美术学术建设的深化与创新。”中国美协主席、展览艺委会主任刘大为表示,画院本身是集创作实践与理论研究于一体的机构,因此,在展览举办的同时,开展与之相应的专题性学术研讨,选择一些大家共同关注的艺术创作上的命题,特别是切中时代脉搏的理论问题进行讨论,将赋予每次的作品展以更进一步的理论高度。


四代同堂的职业化“创作部队”

  本次展览参展作者中既有百岁老人,也有20余岁的年轻人,展览呈现的不单单是老中青三代,更是四代人同时创作所产生的新面貌。为此,中国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展览艺委会副主任卢禹舜表示,这一展览的意义已经超出了展览本身,它对中青年艺术家有着特别的启示意义,“此次展览,我们要求近两年的新作参展,作品要有生活的积累,有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和对民族文化的自尊、自强、自信,符合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能够体现出创作是画家的中心任务、作品才是立身之本的理念。对入选作品的评选,我们特别注重对年轻艺术家的挖掘和培养。同时,此次展览邀请了65岁以上的老艺术家参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老艺术家身上体现得更为充分。他们这种发自内心的对艺术创作的创新性探索,使得展览更经久耐看。”


  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展览组委会与艺委会副主任周京新认为,此次展览和全国美展通过海选、侧重于推出新人的展览性质有所不同。“‘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览’所要呈现的是专业画家队伍相对成熟的创作成果,更加注重美术本身的特质,更加注重专业画家创作中的纯粹性,以表征出画家在作品中体现的艺术语言的独特性和独创性。”


  画院系统的这些艺术家,在江苏省文化厅巡视员、展览组委会与艺委会副主任高云看来,是当下中国美术创作的“正规军”,是一支职业化“创作部队”,本次展览正是对当下中国主流职业创作队伍精神面貌、创作水平、价值追求的一次大展示、大检阅。“对于画院而言,本届展览既是全国画院艺术家展示才情的舞台,也是全国各画院间创作水平一较高下的擂台,还是画院和艺术家之间学术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对于公众而言,这次展览是了解全国画院创作水平的最佳窗口,也是满足审美需求的视觉盛宴,同时还是提升审美水平的公共课堂。”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