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围巾价格联盟

创客时代|创业公司被收购是一种什么体验?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创客时代

>>>讲述你的创业故事<<<



朴新教育集团青少部主任

“不懂学堂”创始人

彭文涵

两年时间,他经历了从打工到创业,再到创业公司被收购的三个阶段。他说,自己也没想到创业旅程会以这种方式收场。


朴新教育集团·青少部主任、广州不懂学堂校长彭文涵用亲身经历告诉你:公司遇到发展瓶颈该何去何从?何时创业才是最好时机?创业之前需要考虑哪些先决条件?欢迎走进本期创客时代。

我想点一首06年《赢在中国》的“在路上”,里面的歌词让我非常感动,我也想把这首歌分享给创业中或者准备创业的年轻人。




Q

1

你是怎么从一个创业者变成了教育集团的部门负责人的?


其实一直以来我就想创业,在11、12年做了两年数学老师后,积累了一些经验,于是在2014年6月份成立“不懂学堂”,7月份正式有学生上课,今年6月份被并入了朴新教育集团。现在是青少部的负责人。


Q

这算是如今创业者的一种状态吗?


A:很多创业者都是有冲动的,我觉得创业的人一种是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想要改变,另一种是自己很有能力或者财富,但对社会的某些东西不满意,想为社会做点什么。大家都知道民营企业的寿命很低,一开始就能预见到有什么结局,所以我们在创业前会考虑以后的去向,但我也没想到我会重回到职业经理人的状态,但对于品牌、客户和一起创业的伙伴来说这是一个中上的选择。



Q

当时有想到自己会以全资收购的方式又回到某个教育机构里工作吗?


这是完全没有想过的,早期大家办教育机构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一种情怀,可是我们发现,如果要留住和吸引人才,企业被迫要去做强做大,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实力,你就会既招不到人也留不住人,面临的问题是创业之前是完全无法想象的。


Q

从一个校长,突然回到一个主任的身份,会有落差感吗?


A:落差感的话肯定是有的,但这个落差更多的是一个角色和身份的落差。其他方面我觉得还好,因为每个行业到了一定的竞争阶段就会出现合并的状态,比如团购很火,最后只剩下大众点评,打车很火,但现在只剩下一两家。所以我自己作为创业者的时候发现压力很大。我自己在产品的议价方面是很弱的,其他的机构定什么价,我也只能定什么价。这样的话你会发现,利润被不断的压缩,同时要去以一种非常高的服务质量去掌控这个机构是非常痛苦的,这时候你可预见的东西是什么,就是利润越来越少,运营越来越艰难,可能你会遇到没有产品研发的经费,也没有留住和吸引人才的实力,而你面对的员工都很年轻,很需要成长的平台,你希望他们跟你一起成长,而不是为了去生存而把仅有的精力去做一些知识维持性的工作。我觉得创业最大的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不仅仅要做好业务,还要做好企业的运营和生存,所以我就想,无论创业也好,打工也好,都是为了个人的成长。这个时候也许你嫁接到一个更大的平台上,对于品牌的留存,创业伙伴和员工的成长,都是有好处的。而且可以借助大的平台把自己的小品牌运营得更好。


Q

朴新教育集团的创立时间比不懂学堂还要晚两个月,被并购了心里会不平衡吗?


A:这个我需要解释一下,这里说到一个话题,你会发现有的人是从基层出来就创业了,比如我,但有的人会做到中层,有的人会做到高层,有的可能做到创始人、CEO,又出来新开一家公司。而从不同的出来的创业者他面临的境况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个是个人的能力和资质、眼界,第二个是他所拥有的人脉资源和其他的资源,所以这个会导致我这个从基层出来的会比较早的遇到瓶颈。而朴新教育集团创始人沙云龙老师以前是广州新东方的校长,他在新东方已经做到高级副总裁的位置了,所以他看到了行业处于瓶颈期,在大家都在半山腰竞争的很厉害的时候,他觉得这个行业的并购潮要出现了。所以我还是比较认同他的一些理念。基于背景的话,我是可以接受的,因为我是基层的创业者,我过早的遇到了瓶颈,而沙老师是非常高层出来的,所以他的速度一定比我快。现在这个集团大概有30多所城市都有机构。现在回过头来说,如果不能提供新的价值,创业也未必是理性的。



Q

既然别人想并购你,就说明你是有你的价值的是吗?


A:是的。最重要的还是人,我选择老师的要求比较高,所以团队的师资水平是不错的,然后在本土化的课程开发业比较贴近学校考试和中考,所以自己还是有一定的说服力的,这个是最重要的价值。另外一个是理念,在这个行业,最重要的是有理念、精神,如果你做这个事情完全没有理念和精神,慢慢就会被利益驱使着走,作为老师来说也不会享受这个事业了。一个老师能够持续的享受这个事业还是因为他的心中有对于事业的一种抱负和情怀。刚好朴新教育也有很多教学类出身的人才,创始人沙老师也是教学出身的,所以他非常认同教学驱动的这种机构,这个可能是最主要的价值所在吧。

Q

当时可以拒绝并购的吧?


A:可以的,其实如果做下去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但也是在外人看来没有问题,比如在上半年学生人次是600多,现在是800多,是一个增长的过程。但我本身没有做过管理,对于人力资源、财务、日常运营管理是非常欠缺的,等于是我个人的瓶颈造成了大家的发展没有我预想的快,就比如一个家长自己没有太大的能量,但是他的小孩很好,他特别想自己的小孩获得一个平台去成长,是这种心情。我特别希望我自己创立的品牌能走得更远、更好,所以当我发现自己的瓶颈的时候,而自己的成长速度又跟不上,这对我来讲还是蛮痛苦的一件事情。



Q

对于在某一个行业有抱负的人来说有身份的排序吗?


A:没有的,人有的时候会被角色所误导,当你的角色感太强的时候,你会迷失一些东西,简单来讲,在这个商业社会,无论你是什么角色,你都很认真的为客户创造了一些价值,你获得的结果是你个人能力的提升和一些经济的回报,其实所有的职业无论是什么角色都是这个逻辑。

Q

你有没有想说的话对一些不创业不甘心的年轻人说?


A:现在还会有很多人想要去创业,会觉得这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经历。但是创业前你要考虑你的风险承受能力有多高,你能不能承受创业失败的风险。你以前可能有很好的工作机会,但是创业之后踩到了很多坑,选择的时机、行业、方向模式如果出现问题的话对你个人产生的影响是非常的大的,实际上创业这个事情我觉得对生活品质是一件下降的事情。如果你真的选择创业你要做好很多准备,你没有时间去解决个人的情感问题,也没有想太多别人在想的问题,比如说升职加薪,你已经把你所有的精力花费在了这个项目上。我觉得我不会鼓励别人创业,对于不够成熟的人,这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除非这个人有前期的经验或者是有非常高的天赋,并且有极大的抗挫抗打击的能力,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我觉得还是不适合的。我并没有认为自己有多么适合创业,如果在创业这个事情上打分的话我给自己打60分,最多65分。


Q

到目前为止你是怎么看待自己创业这个经历?


A:是一个非常好的经历,我是从一个什么样的视角去看这个事情呢,就是这个事情我没做过,我特别想做,我从06年高三那个时候就想着读大学以后要创业的,原因很简单,本身家族里面有做生意的人,第二我也觉得受了但是媒体的影响,06年有一档节目叫《赢在中国》,非常火。当时我在学校就做一些小的项目,开始折腾,那会儿可能就埋下了创业的种子,但现在来看的话,我觉得要重新审视这个yes or no的问题,到底要不要和什么时候的问题。


Q

有没有想过以后时机成熟了自己又再出来创业?


A:这个问题,我再想一想吧,我觉得我今天做的很多事情对于未来我教育子女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我成长期的痛苦在哪里呢,我父母是非常安分守己的人,所以当我遇到很多实际上的问题的时候他们是回答不了的,所以我是那种特别主动去尝试各种东西的人,希望能攒下经验。那么我现在去思考创业这个问题的时候会发现,之前不懂学堂的创业是让我认知自己的一个过程,从一定程度上去改善自己的一个过程。但现在去审视创业我就不是从自己的视角,我觉得我应该先从环境的视角,就是这个环境他需要什么,他缺什么,比如说我觉得滴滴打车挺有用的,起码在一定程度上帮到了我,所以当时有人去思考这个问题,我觉得非常的好,也就是说创业的根源不是来自己了,而是更多来自于社会的问题,很多人知道,也有这个需求,但没有人去解决,或者解决得不够好、不够彻底,发现问题是一个前提。第二个前提就是我的确有能力去解决这个事情,比如说搭建一个团队、利用一些资源、创造一种新的模式和解决方案去解决这个问题。满足这两个前提,才有可能去创业,经历过一次才知道,原来这个事情不是想象的那个简单,如果你想要成功,那你就要去走很远很远。我现在的脑海中是没有这种命题的。我们不是经常讲职业规划嘛,其实创业的过程当中整体来讲,如果企业要做得很大很成熟,你是要有组织架构的,而这个东西你必须要有职场的多年的这种历练、学习和在这个组织架构中成长,你才会有这种感觉。所以对我来讲我是从一种野生的状态变成家养的状态,我也会把职场变成我职业生涯的必经阶段,又或者是必考题,当我在这个过程当中学到充分的东西的时候,我会再继续思考接下来的角色应该怎么走。


Q

在你看来吸取前期的教训是非常重要的是吗?


A:是的,这个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我能看到一些比我年长的人,他们真的是多次创业的,我发现他们会在同一个地方犯错误,其实我是想在职场当中去像更多人学习,汲取一些自己想要的知识和理念。




采访:梁星月

编辑排版:罗婉淇

1

听节目?


选择1:广东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FM91.4)——每周一中午11:30—12:00

选择2:荔枝FM——下载App,订阅FM1227647,随时点播收听,还可以跟帖留言哦!

2

约采访?

回复微信:姓名+公司名+电话 +50字内项目简单介绍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听采访录音
↓↓↓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